去年底,作为广州市战略性主导产业直投资金的受托管理方,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对首批直投企业之一——瑞博奥生物的减资退出,成功收回2000万元投资款。得益于广州股权直投资金的注入,瑞博奥生物迎来“蜕变”。获得资本市场肯定后,瑞博奥生物正计划去新三板挂牌上市。
作为首个广州市财政资金直投企业成功退出的案例,无疑对广州市乃至其他省市直投资金运作管理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对于金融机构,要尽可能地加大在产业升级上的服务力度,引导企业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上形成竞争优势,与金融有效衔接。”广东省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任志宏说。在此背景下,广州可以充分利用各大融资平台,大力发展并购重组、提升产业升级基金,推动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其实,利用财政资金直投模式,为科技企业注入成长动能,还只是广州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市场,推动直接融资发展的一个缩影。
南方日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近年来,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广州充分发挥金融产业实力雄厚、金融服务体系健全、金融创新活跃的优势,通过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搭建包括科技投资引导、科技信贷融资、资本市场融资三大平台在内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促进金融与产业、企业和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初步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改变财政直补方式
直投为企业“圈”来更多资源
冠昊科技园的在孵企业——广州优得清生物科技企业刚成立4年。去年,优得清研发的人工眼角膜,在上市之后进行了首次移植。因手术成功,移植患者得以重见光明。这种人工眼角膜可以达到复明的疗效,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人体捐献眼角膜。
只用4年时间,产品就进入市场,这样的速度在生物医药行业,令同行望尘莫及。而这一切有赖于广州高新区冠昊科技园。“冠昊科技园的整套标准、生产、质量管理都是现成的,有了这样的技术保障和后勤资源之后,优得清整个技术团队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优得清相关负责人说。
冠昊生物是动物源性材料的龙头企业,同时冠昊生物也深知孵化器对于初创型企业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在广州高新区的推动下,冠昊公司将自己的平台放开,于2013年投资建设冠昊科技园。而冠昊科技园获得了广州市战略性主导产业直投资金(以下简称“直投资金”)的支持。
直投资金入股后,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冠昊科技园的孵化生命健康领域高科技创业项目和企业已有30多个,至今无一夭折,且发展迅猛。部分孵化项目已进入临床及报批阶段,一些优质项目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追逐,以高价值获得融资及被上市公司并购。
记者了解到,该笔股权直投资金属于财政专项资金。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市均采取直接补助、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扶持企业发展,而广州则创新性地采用了财政资金股权直投的方式,从2014年起,在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1.88亿元股权直投了8家广州企业,目前,广州瑞博奥生物科技、金发碳纤维新材料发展2家公司已顺利退出。
在承担这项工作的投资总监李予强看来,相比财政资金以直接补助、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扶持企业,运用股权直投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资金量、资源往往更多。
“以前大家会觉得这种股权投资的方式有些复杂,不仅每次要入股和退股,且涉及国资、工商、税务等多部门协调。不过目前企业正在逐步接受这种方式。”李予强说,从资金效率来说,用财政资金直投的方式对企业而言支持力度较大,“几千万投入作为资本金,还可以吸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包括银行资金以及其他风投机构的进入,给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冠昊科技园案例的成功,体现了直投资金在加速发展广州市具有技术基础和优势的产业领域,形成产业突破,推动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的作用。同时,着力培育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了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缓解融资贵 直接融资为企业节省超200亿元
利用财政资金直投模式,为科技企业注入成长动能,只是广州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市场和各类基金,推动直接融资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最早探索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的城市之一,广州从2010年起即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13年运用24亿元财政资金设立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2015年则安排15亿元财政资金设立广州工业发展引导基金,并于2016年拿出5亿元财政资金设立广州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频频出手后,当前广州已在市级层面形成涵盖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发展、中小企业、大数据、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引导基金体系。同时,越秀、天河、番禺、广州开发区、增城等区都设立了引导基金,形成了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体系。
以增城区为例,增城利用政府投资基金平台向社会融资近百亿元,有效解决了挂绿湖水利综合整治工程、安置房项目等重大基建项目融资难题,成功置换银行高成本贷款,减少政府性债务40多亿元。
不仅如此,自2015年出台《关于促进广州市股权投资市场规范发展暂行办法》以来,广州一手搭建政策服务体系,简化工商登记流程,一手鼓励开展业务创新,建设集聚发展平台,还激发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股权投资机构落户广州。
截至目前,广州已集聚各类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私募基金机构30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6000多亿元。
除了通过优越的政策环境吸引机构集聚发展,广州也在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搭建投融资活动平台深入企业调研等方式,向股权投资机构推介优秀创新创业企业,促进企业与资本对接。
广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和广州新三板企业路演中心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即服务近百家创新创业企业,“月月有路演、周周搞活动”,吸引全国3000多家股权投资机构及上市公司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融资对接成功率接近40%,其中10余家创新创业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或被收购。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项系统性工程,要提高支持效率,需要对各类融资需求进行细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针对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广州正在大力发展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产业和企业做大做强。
一系列数据正是佐证:去年广州通过“中国青年大学生创业板”实现对接融资额2.22亿元;上述两大路演中心累计为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对接,成功率达45%;充分利用债券市场,全年企业及金融机构发行各类债券融资9382.06亿元,同比增长269.72%。来自广州市金融局的数据显示,通过直接融资,广州去年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超过200亿元。
搭建科技金融服务网络 推动金融科技深层次融合
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金融的发展很容易陷入向虚的“泥淖”。珠三角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而广州对于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力最强。另外,广州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也在快速崛起。
过去一年,广州创新型经济加快发展,出台实施广州制造2025、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方案等,推进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试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产量增长1倍。思科中国创新中心、GE生物产业园、富士康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等一批科技型总部企业落户,科技创新企业达12万家。
高新技术企业更是成倍增长。去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净增2820家,增量全国第二,是2015年净增数的10倍,增速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740家。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累计44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广州国内生产总值已连续24年居全国第三,快速发展的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当前广州正在加速推进金融业与珠三角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全球最大的产业金融服务网络。
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新增孵化器73家,目前全市累计已达192家,孵化总面积840万平方米;新增众创空间80家,累计115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优秀数量连续两年居全国前列,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创新实践更是获得省科学技术奖。
同时,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也为科技企业成长“保驾护航”。2016年广州出台《广州金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广州市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着力提升产融融合发展的能力。
5年前,全省首家科技支行中国银行广州番禺天安科技支行在广州成立。如今,广州已设立了9家科技支行,数量为全省最多。计划到2018年,广州科技支行还将突破20家。2016年,广州设立首期为4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授信金额42.2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
如今,广州已初步搭建起了一张囊括科技投资引导、科技信贷融资、资本市场融资三大平台在内的科技金融服务网。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通过发挥券商、银行、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作用,推动科技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融资规模达49.26亿元。2015年至今,广州市财政在科技金融投入10.19亿元,撬动290亿元社会资金跟投,放大近30倍。
“发展科技金融和产业金融,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金融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科技支持的力度,有效地弥补了广州科技创新不足的经济短板,具有重大的意义。”广州市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胥东明指出。
数据
1、2016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净增2820家,增量居全国第二,是2015年净增数的10倍,增速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目前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4740家。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累计44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2、 2016年,广州平均每月新增近1家上市公司,累计共上市133家,居全国大城市第四位,累计融资超过3300亿元;平均每月新增1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348家,挂牌增长率达84.4%,高于全省(68.3%)和全国(41%)水平,居全国大城市第一位。
3、截至今年3月末,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6152家。其中,已转板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38家,青创板1919项,累计融资及流转交易总额1542.0亿元。
文章来源: 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