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政策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动态
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2025-05-23

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决策部署,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加快建设“云上智城”,将珠海打造成创新引领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制定本措施。

  一、提供优质普惠算力。用好“云上智城”算力资源,设立总额最高5亿元的“算力券”,降低企业使用智能算力的成本。对企业购买算力服务且符合条件的,按实际支出费用不超过50%的比例予以“算力券”资助,并实现免申即享,每家企业每年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对新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的企业,每年资助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

  二、支持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对新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的算法,给予每个不超过2万元奖励,每家企业累计奖励最高5万元。对新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给予每个不超过25万元奖励,每家企业累计奖励最高50万元。

  三、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设立总额最高1亿元的“模型券”,降低企业使用大模型的成本。对于企业购买大模型服务且符合条件的,按实际支出费用不超过30%的比例予以“模型券”资助,每家企业每年累计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四、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支持企业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提升数据质量及安全,推动数据要素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对新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三级(含)以上认证的企业,予以一次性最高20万元奖励。

  五、支持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面向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灵巧手、高精度传感器、柔性关节、高功率密度电机等领域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组织开展“揭榜挂帅”任务,按不超过项目设备和软件投入的50%,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助。

  六、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整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创新链资源,推动集聚发展,整体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对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新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8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

  七、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鼓励建设机器人数据训练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创新中心、RISC-V开源生态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按创新载体的设备和软件投入不超过30%的比例,给予累计最高1000万元的资助。对新获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称号的,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的配套资金支持。

  八、支持智能终端产品应用推广。聚焦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全屋智能家居产品、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评选智能终端标杆产品,对每个入选产品予以最高50万元的奖励,每家企业每年累计奖励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九、支持数智赋能新型工业化。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赋能新型工业化标杆项目,支持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加快部署边端智算节点,全面提高“大模型+小模型”在智能制造场景的渗透率,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万兆工厂等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项目,按不超过投入额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十、打造创新应用场景首发地。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首发、首用、首试”标杆场景项目,在重点场景中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鼓励新技术、新产品“首发首秀”。对解决重点行业典型应用场景需求并实际落地的优质解决方案,予以最高50万元奖励。

  十一、强化融资服务支撑。发挥新质生产力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关键核心领域,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创新基金管理机制,强化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支持金融机构面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推出“算力贷”“算法贷”“数据贷”等特色产品,鼓励银行机构提供优惠利率,结合企业需求和增信情况提高授信额度,累计总授信不低于100亿元。“四位一体”融资平台对合作银行、融资担保机构的融资服务给予一定比例信贷风险补偿,对相关企业给予一定比例贷款贴息和担保费用补贴。

  本措施由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适用于在珠海市(不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生产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信用管理相关规定的企业或机构。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实施时以当年发布的申请指南为准,本措施所涉及的奖补资金由市级财政承担,最终奖补金额根据财政预算安排情况确定。政策执行过程中,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规定有冲突的,以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规定为准。与其他政策有重叠、交叉的,按照同类政策不重复申报的原则,由企业自主选择申报。鼓励各区政府(管委会)出台协同配套政策,奖补资金由各区自行负担。

一、《若干措施》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有效期多长?

  《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珠工信〔2025〕68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于2025年5月23日印发并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若干措施》从降低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成本、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优质企业和产品、打造应用场景首发地等方面提出了11条政策措施。

  二、《若干措施》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决策部署,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加快建设“云上智城”,加快发展壮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三、《若干措施》的制定有哪些依据?

  《若干措施》依据《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珠海市推进“云上智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珠海市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起草。

  四、《若干措施》适用于哪些企业?

  《若干措施》适用于在珠海市(不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生产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信用管理相关规定的企业或机构。

  五、《若干措施》在新型生产要素供给方面有哪些举措?

  《若干措施》第1—4条从算力、算法、数据等方面对产业发展予以支持。

  一是提供优质普惠算力。用好云上智城算力资源,设立总额最高5亿元的“算力券”,降低企业使用智能算力的成本。对企业购买算力服务且符合条件的,按实际支出费用不超过50%的比例予以“算力券”资助,并实现免申即享,每家企业每年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对新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的企业,每年资助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

  二是支持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对通过国家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的算法,给予每个不超过2万元,每家企业累计最高5万元奖励。对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给予每个不超过25万元,每家企业累计最高50万元奖励。

  三是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设立总额最高1亿元的“模型券”,降低企业使用大模型的成本。对于企业购买大模型服务且符合条件的,按实际支出费用不超过30%的比例予以“模型券”资助,每家企业每年累计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四是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对通过DCMM三级以上认证的企业,予以一次性最高20万元奖励,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六、《若干措施》在培育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方面有哪些举措?

  《若干措施》第5—7条从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一是支持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面向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灵巧手、高精度传感器、柔性关节、高功率密度电机等领域,组织开展“揭榜挂帅”任务,按不超过项目设备和软件投入的50%,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助。

  二是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对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新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8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

  三是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鼓励建设机器人数据训练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创新中心、RISC-V开源生态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按设备和软件投入的30%给予累计最高1000万元资助,并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配套支持。

  七、《若干措施》在‌拓展应用场景与融资方面有哪些举措?

  《若干措施》第8—11条从智能终端产品应用推广、数智赋能新型工业化、打造创新应用场景首发地、强化融资服务支撑等方面予以支持。

  一是支持智能终端产品应用推广。组织评选智能终端标杆产品,对每个入选产品予以最高50万元的奖励。每家企业每年累计奖励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二是支持数智赋能新型工业化。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万兆工厂等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项目,按不超过投入额30%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三是打造创新应用场景首发地。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首发、首用、首试”标杆场景项目,对解决重点行业典型应用场景需求并实际落地的优质解决方案,予以最高50万元奖励。

  四是强化融资服务支撑。发挥新质生产力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关键核心领域项目投资。创新“算力贷”“算法贷”等金融产品,累计总授信不低于100亿元,并通过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八、《若干措施》相关资金项目如何申报?

  答:具体的项目申报条件、要求、受理时间、方式、程序、资金支持标准等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当年发布的申报指南为准。

  九、《若干措施》由什么部门负责解释?

  答:本措施由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十、《若干措施》的出台对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意义?

  一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广东省已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作为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产业新支柱的核心方向。抢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战略抉择。‌

  二是形成发展新动能。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使制造业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人工智能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如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创造出大量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岗位,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三是优化新型生产要素配置。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算力、算法、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以及应用场景的创新开放。出台专项政策措施旨在发挥我市优势,强化应用牵引,通过丰富生态要素供给、深化赋能千行百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政策供给,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加快集聚发展。

QQ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