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策略性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创新活动,是创新链的起点、价值链的源头,更是驱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产品价值、增强产业竞争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制胜利器。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部署,加快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赋能中山产业升级,提升内生动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以赴投身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创新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围绕中山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增强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全产业链工业设计创新服务生态,以设计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原则
围绕中山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现状,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培育和引进优质工业设计资源,不断健全产业体系,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和水平,致力于以设计驱动产品、品牌及产业转型升级。
(一)产品设计化。加强对工业设计资源整合,强化传统特色产品与现代元素融合,全面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倡导全产业链工业设计理念,丰富产品与服务内涵。
(二)产业聚集化。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着力打造若干集设计、品牌、展示、体验服务等多功能园区,增强工业设计产业聚集辐射带动力。
(三)设计产业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工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协同耦合,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服务型制造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工业设计发展水平、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打造以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公司(专业机构)为主体,以工业设计产业园、基地为依托,以工业设计协会等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格局。构建国家、省、市三级工业设计中心体系,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新增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新培育建设40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遴选培育一批工业设计示范项目,与中山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耦合贯通发展,建成3个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工业设计基地。引进、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人才和工业设计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工业设计知名品牌。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节能节材、新材料应用等重点环节开展工业设计创新,推进产品迭代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使传统产品满足新的营销模式和新的消费诉求,焕发新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新兴产业领域,工业设计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深度融合,开发数字化和智能化产品,引领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推动工业设计向贯穿全产业链创新服务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探索“设计+科技”“设计+品牌”“设计+文化”等新模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重点行动
(一)引进大型工业设计企业。梳理形成工业设计企业重点招引清单,引进国内外工业设计行业龙头企业、粤港澳大湾区工业设计行业重点企业落户我市,在企业投资落地、营运开业、形成服务营收规模等节点分阶段予以扶持,通过工业设计大型标杆企业规模化、系统化和产业化服务,整体提升工业设计企业服务我市制造业中小企业研发设计需求的能级和效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培育工业设计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本市工业设计企业(专业机构)植根中山发展,聚焦服务中山制造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专业高效的工业产品设计合作关系。加强工业设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需求联系,鼓励工业设计企业(专业机构)创新合作模式,与制造业企业“联盟”发展,延伸参与制造全流程协同创新,加快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促进中山工业设计企业(专业机构)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创新,借助深圳、香港等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资源汇聚优势,吸纳国际先进工业设计理念和时尚元素,增强工业设计国际接轨能力,提升工业设计服务水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促进工业设计中心持续提升发展。持续推动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以设计创新促进产品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和支持现有省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升级发展,争创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树立行业标杆,带动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机构申办创建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打造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工业设计产业服务平台。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工业设计投入,建立工业设计中心,推进产品差异化、个性化,专注细分市场,引领企业实现设计创新驱动新颖化、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发展模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工业设计集聚发展。围绕工业设计创新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优质资源,支持建设服务我市产业集群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示范园区,打造工业设计推广教育、设计产业协同创新、工业设计咨询服务、工业设计成果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设计产业生态系统,引领区域制造业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设计延伸发展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实施转型升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鼓励企业优化配置人才。通过对外大力引进、对内强化培训,以企业为载体建立健全符合中山产业发展需要的工业设计人才体系,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设置CDO专职工业设计总监为带头人的企业工业设计的团队。推动工业设计工程领域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人才申报工程系列工业设计专业职称评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动工业设计获奖作品实现产业化。发挥中山制造业优势,引导工业设计创意实现工业产品创新,吸纳和支持经科学评价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海内外优秀工业设计获奖项目,加快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带动更多“中山制造”脱颖而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打造“中山设计”品牌。建设和引进一批以品牌设计为核心的工业设计中心,为我市中小企业品牌、包装、营销等提供设计服务支持,注重从新产品研发、试制、检测、定型等设计全过程把控产品质量,强化设计对质量与品牌的促进作用。注重工业设计和岭南传统工艺美术融合发展,促进工业设计从产品外观向产品内涵设计、企业品牌形象策划延伸。创新举办立足中山、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山工业设计赛事活动,塑造“中山工业设计大赛”整体形象。支持开展各类工业设计专题活动,持续提高“中山设计”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促进设计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我市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专业机构)与国内外工业设计高端资源集聚城市,以及欧美、日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工业设计领域加强交流合作。重点把握深圳工业设计、数字创意企业外溢发展,主动与珠江口西岸城市开展合作,加强工业设计资源对接和交流合作,促进中山工业设计产业跨区域、跨领域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和设计师参加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奖项评选、展会等活动,与境外设计团队合作研发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和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引导数字化设计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数字化设计转型,以产品的快速开发设计与创新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注重设计、制造、市场等环节的大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延伸开发设计精益生产、精准营销、精确物流和有效市场信息反馈的服务系统,提升工业设计的专业化和精准化服务能力,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以数字化设计全面有效整合设计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从“设计服务”到“服务设计”,支持建立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中山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我市工业设计发展沟通协调机制,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工业设计工作加快发展。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优势,以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为主要力量,带动其他行业的协会商会积极参与到工业设计中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局、市投资促进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相关镇街)
(二)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鼓励各镇街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支持工业设计发展,形成市镇街联动支持机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各镇街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
(三)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发展,增加适合工业设计企业的融资品种,拓展贷款抵(质)押物的范围,开展无形资产质押和收益权抵(质)押贷款等业务。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天使基金等机构投资工业设计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设计企业上市。鼓励信用担保机构为拥有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市金融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和设计师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和著作权登记,严厉打击对创意设计、设计品牌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强化对企业和设计师知识产权维权行为的激励,支持企业和设计师采用法律手段维护所属专利权、著作权,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综合水平。(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